詳細說明
9月15日上午,廈門大學舉行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。與以往不同的是,今年學校首次將本科生開學典禮和研究生開學典禮“合并”舉行。校長、師長、學長先后送上大學學習生活的“精神財富”,再加上佩戴;、贈送新書、誠信宣誓等儀式,讓很多學生感慨,“有力量、有溫情、有感染力,這個典禮‘不一般’”!
當天的典禮由校黨委書記張彥主持。校長張榮以“傳承文化 學以成人 做新時代的奮進者”為題發(fā)表講話,他希望全體2018級新生能夠傳承廈大優(yōu)秀文化,塑造“健全、成熟的人格”,用奮斗刷出“青春存在感”,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奮進者。達遠租賃為廈門大學開學典禮提供移動廁所服務。
學校用一場別開生面的典禮迎接2018級11300多名本科和研究生新生,為他們精心上了入校后的第一堂思政課。
“學以成人”是今年8月召開的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的主題,張榮以此來表達對2018級新生的期望和要求。何謂“成人”?在張榮看來,它并非簡單等同于“成年人”,而是指在更深層意義上塑造“健全的、成熟的人格”,從而“覺解人生的意義、提升人生的價值”。簡而言之,學以成人,就是如何“學做人”的問題。他認為,大學就是這樣一處“成人”之所,一個能夠讓你“發(fā)現(xiàn)自己、認識自己、選擇未來將成為怎樣的人”的地方。
張榮說,要想“學以成人”,必須明白兩個問題:一是自己要“成為什么樣的人”,二是如何“學以成人”。
“從選擇廈大的那一刻起,你們就與這所學府建立起割舍不斷的血脈聯(lián)系。”他希望學生們認識、感悟并自覺傳承廈大所特有的“懂得感恩、胸懷開放、勇于創(chuàng)新、和諧共生”的優(yōu)秀品格,讓它融入血液、嵌入基因、刻在心底,成為激勵自己砥礪前行、成就夢想的偉大力量。
那么,如何實現(xiàn)“學以成人”?張榮指出,最根本的路徑是“學”。他對2018級新生提出三點期望:一要“好知”:培養(yǎng)自主學習能力,不滿足于碎片化信息和快餐化知識,珍惜大學時光,把讀書、尤其是“非功利”的讀書當作一種習慣,通過系統(tǒng)性學習,滋養(yǎng)心靈,積累思想的深度和厚度,構建起適應時代發(fā)展需要的知識體系。二要“敏行”:堅持理論學習、創(chuàng)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統(tǒng)一,堅持向?qū)嵺`學習、向人民群眾學習,做到知行合一,以知促行、以行求知,練就適應新時代的創(chuàng)新本領。三要“明德”:堅定“四個自信”,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,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,向廈大歷史上的先賢學習,弘揚廈門大學“愛國、革命、自強、科學”的四種精神,時時以人民為公、處處以國家為重,將個人成長成才與民族振興、人類進步聯(lián)系起來,在擔負時代使命中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,形成自我身心的和諧、“民胞物與”的情懷和濟世為民的自信。
張彥在主持講話中提出希望,同學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,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,不斷增長能力才干,“勤學、修德、明辨、篤實”,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,“愛國、勵志、求真、力行”,早日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時代新人,用奮斗的青春書寫人生華彩篇章。
中科院院士、我校海洋與地球?qū)W院焦念志教授,1981級物理系校友、新加坡工程院院士、新加坡國立大學光科學與工程中心主任洪明輝教授,化學化工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李世瑞,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董一婷,海外教育學院2018級華文系美國留學生尼克格納斯也在典禮上先后發(fā)言。
承訓部隊領導、廈門警備區(qū)領導,校領導、有關部處負責人、各學院、研究院的黨政領導,師生員工代表,新生家長親友等約12000人參加了當天的典禮。
發(fā)言摘編
教師代表、中科院院士、海洋與地球?qū)W院焦念志教授
大學的老師不能像中學老師那樣為學生準備答案。因為我們提出的問題,往往沒有標準答案。大學老師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。這就是我特別想跟大學生們特別是大學新生說的話。其實,現(xiàn)實中很多問題教科書里是沒有現(xiàn)成答案的。要想找答案就需要帶著問題自學、也就是自主學習。如果說你們在高中里的學習主要是靠老師教,那么在大學里更重要的是自主學習、帶著問題學習,這就是高中學習和大學學習的根本不同。
對研究生,我想說,做研究什么最重要?是思考、創(chuàng)新。在我看來,創(chuàng)新有兩種途徑:一種是基于總結歸納,這需要實踐經(jīng)驗和知識積累,甚至學科交叉與融合;另一種是基于觀察——發(fā)現(xiàn),這就要有好奇心。當一件事深入做下去之后,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有好多新的、有趣的東西會不斷冒出來,而這時候你只要持之以恒,定會有所斬獲。還要學會挑戰(zhàn),挑戰(zhàn)常識、挑戰(zhàn)權威。只有“敢于挑戰(zhàn)”,才能有所突破。有了突破創(chuàng)新,你才可能“領跑”。
校友代表、1981級物理系校友、新加坡工程院院士、新加坡國立大學光科學與工程中心主任洪明輝教授
諸君到廈門大學來,在學成之后究竟要帶走什么?如果僅僅只是為一紙學位文憑而來,我覺得廈門大學并不適合這樣的人。一所優(yōu)秀的大學所能夠給予你們的最大財富,是需要你們用三年、四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去挖掘你們的獨立人格和思考力。希望你們盡可能避開社會上滲透進來的浮躁情緒,在人格上要有原則,在精神上要保持獨立,先出世,再入世。無論被錄取到什么專業(yè),不管是所謂的熱門還是冷門,核心競爭力應該是一種思考力,塑造起縝密的邏輯思維習慣,你們將受益無窮。你們的遠大未來絕不是你們現(xiàn)在所學的一點專業(yè)知識來決定,而更多的是你們的思想、未來機遇以及不斷踏實積累的專業(yè)基礎共同耦合的結果。
老生代表、化學化工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李世瑞
要在求索中尋找和確定自己的目標和理想,不做佛系青年。要博覽群書,增加人文素養(yǎng),汲取前人智慧,努力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。要養(yǎng)成良好生活習慣,早睡早起,鍛煉強健體魄。
新生代表、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董一婷
作為互聯(lián)網(wǎng)原住民的“00后”,我們的生活面臨著更多復雜境遇。當手機的使用讓碎片化閱讀成為常態(tài),深度閱讀和系統(tǒng)化學習將何去何從?當自媒體讓發(fā)聲零成本、無門檻,我們的言論如何才能做到理性辯證,不被沖動奴役?當信息爆炸的洪水席卷生活,我們的心靈又將于何處安放?答案或許不是唯一的,但斟酌損益、理性思考一定是必須的。
海外生代表、海外教育學院2018級華文系美國留學生尼克格納斯
在哈佛大學讀大三時,我來到上海財經(jīng)大學做了一個學期交換生。在此期間,我來到廈門旅行,參觀了廈門大學。通過和留學生們的交談,我很快就發(fā)現(xiàn)廈大擁有非常優(yōu)質(zhì)的教育資源和很好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那時,我就知道有朝一日我會再回到這里。從此,到廈大讀書便成了我的夢想。去年春天,我辭了職。今天,我終于如愿以償,成為一名廈大學生。我實現(xiàn)了我的夢想,你們也可以做到,勇敢一點,追求你的夢想!
“數(shù)”讀典禮
一本書
典禮上,學校為2018級新生精心準備了一份禮物——《大學新生》,希望以這樣一本集納師長智慧的“寶書”,幫助同學們盡快了解認識廈大和將要開始的大學生活。
《大學新生》是學校對“大學新生”系列講壇演講內(nèi)容的輯錄。講壇設立于2016年教師節(jié)之際,邀請部分老師、校友與新生面對面交流,既講廈大校史和文化,也講學術精神、人文情懷、藝術情操和科研心得。受邀擔任主講的有年逾九旬的教育名家、也有“80后”青年教授,既有中國科學院院士,也有學生投票產(chǎn)生的“我最喜愛的十位老師”。
“五地”連線送祝福
“廈門大學敞開雙臂,歡迎你們、擁抱你們”“多讀書、讀好書,知識將給你力量”“希望你們在接下來的四年中,有所學、有所想、有所成,擼起袖子加油干!”……
當天典禮上,思明校區(qū)、翔安校區(qū)、漳州校區(qū)、馬來西亞分校和“嘉庚號”科考船“五地”師生連線為2018級新生送祝福,當那一句句飽含情誼的祝福聲、叮嚀聲“隔空”響起時,溫暖涌上了每位新生的心頭。
萬人“大課堂”
11300多名2018級新生、近百名新入職教師,再加上宏大壯闊的上弦場,讓今年的典禮顯得分外隆重。萬人齊戴;、萬人齊聲宣誓、萬人齊唱校歌……儀式感十足的典禮,為2018級新生開啟了莊嚴、神圣、絢麗的大學生活。
上一篇:2018福州瑯岐葡萄音樂節(jié) 下一篇:2018廈門城市樂跑賽